星期一至五 - 11:00a.m. - 8:00p.m.

星期六        -  11:00a.m. - 4:00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休診

  • +852 23866388

English

物理治療 | 針灸 | 運動 | 衝撃波 | 中醫中藥

按患處病況、患者需要,建議相應治療方案。

針灸治療是利用針具治療身體疾病,減輕症状及加速痊癒的方法,而痛症處理只是針灸治療的其中一個範疇。針灸在中醫學內能治療多種疾病,包括失眠、耳嗚等。

針灸治療頸痛
針灸治療

中醫針灸治療,源遠流長。現在可以考證的最早經絡文獻,相信是馬王堆考古文獻的帛書 足臂十一脈灸經及 陰陽十一脈灸經。針灸經過歷代醫家的實踐及充實,發展出百花齊放的理論體系,其中包括經絡、明堂圖譜、灸法、五輸穴針灸治療、子午流注針法、耳針等約百多種。

至於針灸操作方法方面,針灸是包括針刺及艾灸兩部份。最古老的針灸治療器具為砭石,並由石塊打磨而成,用以割開廱疽及按壓穴位。及後先秦時代鐵及銅的治煉技術漸漸成熟,亦發展出不同外型及功能的針具,亦即九針。九針印證了中醫對寒熱虛實不同的處理方法,而採用不同長度及設計的針具。例如病久而病邪深入,則用長針而深針病灶;病在肌腠體表,則用圓針或鍉針扶正祛邪。同時,九針亦為日後發展不同的針具打下基礎,例如針刀參考了圓利針,鋒針改進而成為三稜針,及不同長短粗幼的毫針。醫師會因應不同病症及體質使用不同種類及尺寸的針具,例如贏瘦或壯實質,已分别使用短及長的針具;初病用短針,病久用長針深刺。

針灸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而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歸納了對不同病症的針灸臨床證據:

1) 有對照實驗顯示針灸對以下病症或症狀有效:

  • 過敏性鼻炎
  • 膽絞痛
  • 抑鬱症
  • 痢疾
  • 原發性月經失調
  • 急性胃炎
  • 面部痛症
  • 頭痛
  • 原發性高血壓
  • 原發性低血壓
  • 引產
  • 膝痛
  • 白細胞減少症
  • 下腰痛
  • 胎位不正
  • 妊娠嘔吐
  • 頸痛
  • 牙科痛症、下頜關節痛
  • 肩周炎
  • 手術後痛症
  • 腎絞痛
  • 類風濕關節炎
  • 坐骨神經痛
  • 扭傷
  • 中風
  • 網球肘

2) 顯示針灸有效,但需要更多實證數據支持:

  • 腹痛 (急性胃腸炎)
  • 痤瘡 (暗瘡)
  • 酒精上癮、排毒
  • 面神經麻痹
  • 氣喘
  • 癌痛
  • 心血管神經官能症
  • 膽囊炎(慢性,急性發作)
  • 膽石症
  • 競爭壓力綜合徵
  • 頭部血管受傷
  • 糖尿病 (II型)
  • 耳痛
  • 流行性出血熱
  • 鼻出血
  • 眼疼痛 (結膜下注射)
  • 女性不孕症
  • 面肌肉痙攣
  • 女性尿道綜合徵
  • 纖維肌痛症及筋膜炎症
  • 胃腸動力障礙
  • 痛風症
  • 乙肝帶菌者
  • 帶狀皰疹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 高血脂症
  • 卵巢功能衰退
  • 失眠
  • 分娩疼痛
  • 乳汁不足
  • 男性性功能障礙 (非器質性)
  • 美尼爾氏綜合徵 (耳水不平衡)

 


針灸注意事項

針灸注意事項分為針灸之前,針灸期間及針灸之後。

針灸之前:
1) 若有以下情況,應預先告知工作人員

  • 極度懼怕針灸
  • 凝血功能障礙,或正在服食抗凝血藥物
  • 正在服食避孕藥婦女
  • 已證實或懷疑已懷孕的婦女
  • 嚴重心臟病,或心律不齊人士
  • 應診針灸前應適量進食,及有充足休息準備。患者不應過度飢餓、太飽,過度運動,情緒受刺激或激動情況下立即針灸。而應先休息15分鍾,待體力回復,及情緒平伏後,再由醫師診斷決定治療。

2) 應診針灸前應適量進食,及有充足休息準備。患者不應過度飢餓、太飽,過度運動,情緒受刺激或激動情況下立即針灸。而應先休息15分鍾,待體力回復,及情緒平伏後,再由醫師診斷決定治療。

3) 應準備寬鬆衣服及短褲更換。

針灸期間:
針灸期間若發現大量冒汗,手腳冰冷,呼吸急促困難,甚則頭暈失禁,此為暈針情況,必須馬上告知工作人員。

針灸之後:
1)針灸後請勿揉按針孔,以免造成皮下出血及瘀血。
2)針灸後針孔有機會會有痠、麻、脹、重,此仍針感,為針灸正常感覺,通常2-3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