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至五 - 11:00 - 20:00, 星期六 - 10:30 - 16:00

Change Language

排球員手肘痛

排球運動除講求腳步靈活走位及夠彈跳力外,亦對上肢要求極高,每每發球、接球與攻擊,無不展示剛陽爆炸力或柔性控球能力。排球運動員若疏忽腕、肘、肩肌力鍛練,容易患上各式勞損痛症。這次想跟讀者們談談肘後側疼痛常見原因—後肘夾擊綜合症。


後肘夾擊綜合症為手踭後側痛症,每每因為手肘過度作用力伸直動作而致。患處情況時好時壞,每當作用力伸肘動作運動後,翌日肘後如有異物「頂住」難以伸直,並有肘後隱痛。若休息足夠,手肘活動幅度往往能恢復正常,但對於長期勞損或年老骨關節退化增生者,患肢手肘最終伸直困難,角度受限。

當然,對於年輕運動員與年老患者,兩者痛的位置與病理並不一樣。這裏先簡略提提手肘解剖,我們前臂是由長骨尺骨與橈骨組成,並分別與上臂肱骨連接,構成靠內側的肱尺關節,與外側的肱橈關節。

年輕人的運動勞損主要發生在肱尺關節;銀髮族的退化骨質增生則發生在肱橈關節處。病患位置及退化與否,會影響治療手法及病況預後。

治療第一綫目的力主消炎止痛,物理治療多採用超聲波或衝擊波等改善慢性炎症及鬆解軟組織黏連,同時或給予手力治療,以恢復手肘關節活動幅度。另一方面,治療師亦處方肩、肘、臂練力及拉筋運動,例如PNF等,以改善上肢肌力及動作協調,減輕關節壓力。臨床會檢查運動姿勢,以減少手肘單一關節過度負荷,以及長遠來說改善運動表現。

若後手肘治療療效反覆,而痛症隨肘用力時增加,或後肘腫脹明顯者,亦要鑑別是否肌腱炎或滑囊炎。對於肘夾擊綜合症病理偏向骨質增生,及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者,則處理上不能不考慮西醫骨科手術的可能性。

原文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理療感悟, 2024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