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至五 - 11:00 - 20:00, 星期六 - 10:30 - 16:00

Change Language

肩袖肌失衡

如上周文章所言,人群常見肩痛原因並非耳熟的五十肩或凝凍肩,反而為肩夾擊綜合症。肩夾擊綜合症因事出錯的肩胛胸廓節律動作,招致岡上肌腱等軟組織受壓出現傷患。

常人一舉手一投足間,胸廓與肩胛,肩胛與上臂間能完美演示了肩胛胸廓韻律的協調動作,須靠肩袖肌肉群正常發揮功能。究竟肩袖肌肉是指哪些肌肉?各肌肉功能又是如何?訓練時須注意甚麼?

肩袖肌肉包圍肩胛盂與上臂間關節,這包括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及肩胛下肌。岡上肌負責舉臂間下移肱骨頭,避免了肱骨頭與肩峰間的碰撞摩擦。若然岡上肌因勞損致傷,大腦會進一步遏抑肌肉功能,導致無力的惡性循環。故此,在康復初期應盡早訓練岡上肌。

岡下肌與岡上肌同為肩的外旋動作,這尤其幫助投手拋擲動作後期的手臂減速,保護肩關節免受過度牽扯。肩胛下肌位置隱蔽,位置在肩胛前方,負責肩關節內旋,或微調舉臂間上臂外旋動作。小圓肌的功能主要協助其他肩袖肌肉,穩定肱骨頭於肩盂淺薄關節面上。

曾有研究針對經常發生肩受傷的運動項目,例如籃球、排球、棒球等運動員,測量他們痛肩與對側肩肩內旋或外旋肌肉力量。結果發現,受傷側肩內旋肌向心收縮力過強,外旋肌離心收縮力過弱。這可能揭示受傷運動員平常過分強調肩前鍛練,過於集中訓練二頭肌等肩前肌肉,忽略肩後側肌力綀習,結果反而加劇肩夾擊情況。肩受傷者尤應評估各肌力,針對肩袖失衡內外旋肌訓綀。

診療肩痛,應參考病患源於胸廓與肩胛間,或肩胛與上臂間,甚至肩頸間肌肉問題,針對根源。物理治療目的不單止消炎止痛,康復期更講求針對病因,合適復康運動,目標恢復到受傷前運動水平。

原文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理療感悟, 202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