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至五 - 11:00 - 20:00, 星期六 - 10:30 - 16:00

Change Language

臨床耳鳴耳聾以外

聽覺疾病除耳聾耳鳴外,聽覺過敏可算是最易被忽略的病症。一般耳鳴患者若久處幽室或夜闌人靜時,便自覺耳內鳴叫,聲音或像蟬鳴,或像浪濤等;聽覺過敏者靜處症狀不明顯,但若置身嘈吵環境中,更覺耳內隆隆作響。臨床不少聽覺過敏病人可兼有輕微耳鳴,或耳鳴患者亦有聽覺過敏反應,這就恰如有研究報告所指,聽覺過敏與耳鳴本為相同病症,差異只是臨床症狀表現!

 

 

讀者不要把聽覺敏感症狀看得高大上,以為是艱深難明症狀。其實患者生活一如常人,但若置身所謂特定高低頻率及響度聲音下,便會引發耳內響鳴嘈吵。但這亦要與十分相似的厭聲及恐聲鑑別:厭聲對某類聲源表現反感,例如嬰孩哭鬧或樓宇上層步行聲等;恐聲則對一些聲音表現過分恐懼,例如尖銳摩擦聲等。聽覺過敏不帶情緒反應,而由於神經路徑差異,厭聲與恐聲患者腦部與情緒相關的周邊系統反應強烈,故會產生厭惡與驚恐情緒反應。

聽覺過敏與耳鳴、耳聾或頭暈等皆可由於內耳器官失能或腦內問題,故此症狀纏擾日久者,亦應尋求耳鼻喉科檢查,排除顱內腫瘤或聽神經瘤等器質性病變。而不少求診者中,患病是繼發於突發耳中風或耳水不平衡等病症,這可能由於初始疾病影響內耳聽覺功能,繼而引發耳鳴、聽覺過敏或耳聾疾患。

中醫視耳鳴、聽覺過敏本為同病,耳聾更是兩者加劇發展方向。耳聽覺病若起病急促,中醫大多視之為肝膽火旺或痰熱鬱結之實證;若病程長或年老患者起病緩慢者,多可視之為臟腑或氣血功能不足的虛證。病人痊癒過程或先見耳鳴聽覺過敏減退,才進而恢復聽力;或先回復聽力,才耳內吵鳴減少,先後次序情況因人而異。

對於耳鳴、聽覺過敏未能完全康復者,近年醫療界主張透過聲響脫敏訓練,學識與症狀共存。聽覺過敏病人更不應使用耳塞等,讓自己處於過分安靜的環境,反而應主動製造正常聲響環境,好讓適應聽覺過敏。不成為耳鳴或聽覺過敏患者,而是可以成為不主動自覺有聽覺症狀,又能如常生活正常人。


原文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理療感悟, 202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