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患者見肩活動受限,或症狀與肩活動幅度有關,此外,活動時有肩內磨擦聲響。

肩關節功能解剖簡介
肩部並非單一關節組成,其中包括盂肱關節(Glenohumeral Joint)、肩鎖關節(Acromioclavicular Joint)、胸鎖關節(Sternoclavicular Joint)及肩胛胸廓關節(Scapulothoracic joint) 。

盂肱關節為球窩關節,能作大幅度伸展及旋轉動作,但仍未能獨力負責助肩作180度大幅度前屈及外展動作。若配合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胛胸廓關節關節動作,肩胛及鎖骨便能上提,便肩能前屈或外屈高達180度。對於盂肱關節與肩胛活動比例,兩者關係約學2:1,例如180度肩外展動作,盂肱關節會負責120度幅度,其餘則由肩胛於胸廓上作相對上旋60度動作,以完成整個外展上提手臂動作(肩胛肱骨節律 Scapulohumeral Rthym)。
- 肩胛肱骨活動節律指出肩前屈或外展動作時,由開始至首60度,動作主要發生在盂肱關節
- 由60至180,肩胛開始活動,盂肱關節與肩胛胸廓關節活動比例為2:1
- 透過觀察肩前屈外展活動時肩胛肱骨節律,已能大致了解肩的動作功能水平。
肌肉方面,若以肩胛作聯繫分界線,大致可分為胸廓體壁連接至肩胛,及肩胛連至上臂兩大類。由於肩胛與胸廓間沒有骨關節直接連繫,肩胛骨與軀幹骨架間只間接透過鎖骨、胸骨連接,所以只能靠肌肉保持肩胛日常或負重時位置。若肌肉如胸前鋸無力,將難以鎖穩肩胛,出現翼狀肩。至於肩胛至上臂肌肉,尤其連至肱骨頭處,包括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與小圓肌(合共俗稱肩袖肌肉),負責穩固肱骨於肩胛盂上位置,或協調盂肱關節動作,避免手臂上提時,肱骨大結節磨擦碰撞肩胛骨肩峰骨突出處。
肩神經線由肩神經叢分支伸延出來,其支配範圍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神經主要控胸廓至肩胛肌肉,或負責皮膚感覺。例如長胸神經負責控制前鋸肌,穩固肩胛內側;肩胛上神經,控制岡上肌、岡下肌。第二類則分怖途經肩部,但支配範圍則為上臂以下,包括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肌皮神經等,控制上臂、前臂及腕指等肌肉。若肩處神經受壓,既可以影響肩與上肢肌肉,又或出現皮膚痹、麻木、肌肉無力,二頭肌或三頭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明白肩功能解剖,這會更易明白到肩問題源於那一關節,以鑑別肌肉或神經受壓所致。
肩部症狀:
- 肩活動時.關節咯咯作響
- 肩不能負重,肩痠沉重,難以上舉
- 肩痛、肩麻痹
- 肩活動幅度受限
- 左右肩不平衡,自覺高低膊,難以維持左右肩與肩胛相同位置

肩關節痛常見疾病
- 肩峰下滑囊炎
- 岡上肌肌腱炎
-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
- 黏連性肩關節滑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五十肩,或五十肩、凝凍肩
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為肩內潤滑組織,負責減低手臂上舉時肱骨頭與肩峰間骨與骨碰撞磨擦,若工作或運動中頻繁舉臂,如籃球運動中投籃動作,每每重覆運動引起肩內磨擦耗損,勞損引致肩峰下滑囊炎。
岡上肌肌腱炎
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與小圓肌合稱肩袖肌肉,四組肌肉包圍了上臂肱骨頭與肩胛連接處肩盂,肩袖肌肉張力拉緊肱骨頭,防止關節滑脫。岡上肌亦幫助舉臂時向下旋轉肱骨頭,避免肱骨頭碰撞肩峰突出處。若肩峰下間隙空間峽小、肩峰天生外型偏塌、翼狀肩、運動勞損等,岡上肌肌腱重覆受磨損,可引致岡上肌肌腱炎,表現梳頭洗頭等動作困難與疼痛。
肱二頭肌長肌腱炎
肱二頭肌長肌腱位於結節間溝,為肱大、小結節間凹陷處經過。此肌腱炎患者可於肩關節前外方觸膜到疼痛條索狀物。對於肩胛肱骨節律異常者,容易出現肩夾擊綜合症,上臂上舉疼痛及幅度受限,並若肱二頭肌代償失常岡上肌動作機制,致肱二頭肌長肌腱壓力增加,引致肱二頭肌長肌腱炎。
五十肩
五十肩又稱為凝凍肩,病理為黏連性滑囊炎,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盂肱關節由於慢性勞損、退化,可加諸內科病體質因素,如糖尿病、中風、心臟病、甲狀腺病患等,關節囊發生廣泛性炎症及組織粘連。粘連尤其波及喙肱韌帶,導致盂肱關節多方向動作受限,尤其肩外旋、外展及內旋方向。五十肩病況可分為三個時期:
- 急性期:肩痛與肩緊為主,肩稍一活動便疼痛不堪,病狀持續加重,急性期可維持6星期或以上。
- 凝凍期:肩緊為主,運動後肩活動幅度略為改善,旋又再緊張。凝凍期病況一般持續4個月以上。
- 解凍期:肩漸鬆解,活動幅度續漸改善至正常,解凍期可持續6個月以上。
針灸、中醫及物理治療方法
常見問題
Q1: 肩周炎等於五十肩(Frozen Shoulder)嗎?
A1: 五十又稱為凝凍肩或冰凍肩,肩周炎與五十肩並不相同。肩周炎,亦稱肩袖肌肌腱炎,為肩袖肩肌群,包括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圓肌,其連接肱骨處發生炎症。肩周炎症狀視乎受影響肌肉及炎症程度,一般只表現單方向動作受限。但五十肩可見肩多方向活動受限,尤其肩外旋動作;觸診可發現喙突肱骨間韌帶觸痛明顯。
處理肩周炎須適當休息,急性炎症多按原則R.I.C.E處理。反觀五十肩講求早期適當運動,尤其當肩劇痛略改善時,鼓勵盡早運動以防止肩關節變緊。
Q2: 為甚麽肩轉動時會有聲音?
A2: 肩活動聲音大多來源於因肩袖肌肉或肩胛肌肉失衡,致活動時關節磨擦,產生聲響。若有運動受傷史,則應咨詢西醫骨科,或需磁力共振或肩內窺鏡,以排除肩盂軟骨撕裂等原因。
Q3: 肩痛會否麻痹?
A3: 肩痛主症肩痛及活動幅度受限,若肩動作幅度正常,並肩麻痹波及頸及手部,則需鑑別排除頸椎病或神經受壓可能性。
Q4: 中醫針灸肩痛有哪些穴位?針灸後有甚麼注意事須?
A4: 肩部針灸常用局部穴位包括肩臑、肩貞、臑腧、天井等,遠端選穴可考慮疼痛分怖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或手太陽小腸經,循經取相應穴位,如合谷、外關與後溪穴等。肩痛針灸後應注意肩避風寒,少進食辛辣煎炸食物,或飲用過酸飲品。
參考資料
Maschino AC, Lewith G, MacPherson H, et la.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Arch Intern Med. 2012 Oct 22;172(19):1444-53.
Lee JA, Park SW, Hwang PW, et la. Acupuncture for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2 Sep;18(9):818-23.
Liu, S., Wang, Z., Su, Y., Qi, L., Yang, W., Fu, M., Jing, X., Wang, Y., & Ma, Q. (2021). 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adrenal axis. Nature, 598(7882), 641–64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