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節律
肩胛浮動於胸肋上,與身體之間連接單薄,只靠肌肉及鎖骨連繫胸骨的間接接觸。這成就肩胛於肋骨上活動度大,其活動靈活度就如漂浮氣球一樣,上下、左右、側左右及旋轉等。肩胛活動度大,但其運動方向並非全無迹可尋,上臂上提時肩胛節律可謂佼佼者。兩肩既可比較活動度,亦可從中評估肩頸肌肉協調能力,了解肩頸疼痛真正原因。
肩胛節律是提起上臂時,上臂與肩胛及肩胛與胸肋相對活動度的觀察結果。如果我們檢查肩背,每當上臂提起初段,正常肩胛並不會馬上移動,上提動作反而先發生於上臂與肩胛間關節;當上臂上提超過60度後,肩胛開始於胸肋壁上作上旋動作。上臂上提動作,並不能單單發生於肩胛相對胸肋的上旋動作。上臂前屈、外展或外旋等,都需要上臂、肩胛、胸肋壁間共同參與的協調動作。
肩胛節律描述單一平面肩胛協調動作,但要完成上臂完全上提動作,亦要肩胛能作外旋及後傾等動作。一般患疼痛與活動時有聲響的肩,能發現左右肩胛差異,例如一側肩胛下角或內緣突起。肩部較常發生病症肩夾擊綜合症,單純病理不應只着眼於發炎肌腱或滑囊炎,着眼點更應為改變了的肩胛活動機制。針對訓練失調的肩肌肉,才能真正減少肩夾情況。
而另一邊廂,五十肩或凝凍肩患者上臂活動幅度嚴重受限。但若細心觀察肩胛節律活動情況,其實不難看出患者活動緊張處,其實在上臂與肩胛間關節,故其治療不應單純為提臂的普遍運動動作,更應為上臂與肩胛間的鬆解治療。
記得不久前觀看了一段影視男神呂良偉養生視頻,呂先生除了少鹽少糖少添加物外,保健心得更是每天作健步與肩部體操。肩運動平常多着眼上臂活動幅度,但呂先生肩運動更着重肩胛靈活度。故此,肩痛診斷與治療,除痛點止痛處理外,亦應審視發炎的物理原因。
原文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理療感悟, 202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