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至五 - 11:00 - 20:00, 星期六 - 10:30 - 16:00

Change Language

神經源肩痛成因

過往幾周用不少篇幅介紹頸椎病病源、肌腱炎,或韌帶炎症導致肩痛,患者會表現胸廓肩胛節律,或疼痛弧等運動異常。

除神經根型頸椎病及肩骨骼肌肉系統可致肩痛外,外周神經綫在分離開臂叢神經後,可因為先天骨結構異常,例如第七頸椎橫突過長、骨質增生或因運動過度等,尤其拋擲動作,導致肩神經綫受壓迫或牽拉而致病。肩神經綫痛表現有別於一般頸椎神經根受壓症狀,頸源手麻痺有特定分布區域,或胸廓綜合症以手掌手背晨早麻痺,或特定肌肉無力等。

有別於頸神經根受壓,肩神經受壓者症狀有兩大特徵,包括患者常有翼狀肩胛(Winging Scapula);或其肩痛表現不明,這有別於一般常見的肩痛表現,例如夾擊綜合症等會有明確肌腱壓痛點、疼痛弧等,或五十肩表現外旋動作明顯受限,肩神經受壓者肩痛飄忽不定,難以定位。

同為神經受壓,頸神經根為神經綫源頭受病,因此能出現典型神經綫病理症狀,例如神經痛往往依循皮節(Dermatone)麻痺,根據生肌節(Myotome)肌力減弱,並見反射動作轉弱等。肩神經受壓則可算是神經綫較下源末端疾病,故此麻痺及肌肉無力只局限於肩部,不影響肘、腕及反射動作。

要確診肩神經受壓,醫學界認可做法為先進行神經傳導測試。若發現神經傳導速度減漫,可再進一步作X光或磁力共振等決定病灶位置,判斷受壓位置與成因。可能有讀者會問到肩神經受壓與肩常見病症如夾擊綜合症等可會並存?現實是肩運動異常者,其肩袖肌肉無力,除姿勢、受傷等原因外,亦可以因為肩神經綫受壓,致肩袖肌肉無力,肩胛運動異常,最終勞損肌腱而致病。故此,不同病痛病理間可互為影響,治理必須針對最基礎病因。

原文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理療感悟, 2024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