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至五 - 11:00 - 20:00, 星期六 - 10:30 - 16:00

Change Language

肩痛另一評估方法

前文分享了肩膊痛可先自我評估肩胛胸廓節律,方法是旁人從後觀察兩臂舉高過程中,評估肩胛活動能力,並比較兩邊情況。從中可分辨是肩胛與胸廓,或肩胛與上臂間關節才是肩活動問題所在。若測試已提示痛源是於肩肱關節間,我們可再看看兩側肩內旋幅度,即盂肱關節內旋缺損(GIRD)測試,幫助評估病因為肩夾擊的可能性,及提示肩運動拉筋方法。

肩夾擊綜合症較常發生於投擲或游泳「抓水」動作運動員身上,這是由於肩峰下的結構空間狹窄,上臂上述動作過程中,正常肱骨頭本應要與上臂運動方向相反,向下移動才能避免肩峰下有限空間內碰撞。投擲與抓水動作卻偏偏加劇肩峰下碰擊現象,往往日久後出現肩夾擊綜合症。肩患處由運動發展至痛症,並非一瞬間的變化,過程中肩關節反覆先經歷輕微創傷,恢復後又再微創傷,日積月累,這致肩關節囊後壁或肌肉等增生變厚,肩內旋因而變緊受限。

盂肱關節內旋缺損角度若達20度或以上,測試便被視為陽性癥。這可以已有肩痛病變,或受試肩已因運動壓力出現增生變厚,炎症情況一觸即發。要減輕或逆轉病況。受試者應要注意肩部每組動作,減低肩峰受壓情況。例如肩運動時,應強調肩胛胸廓肱骨要全面活動,不應只依靠肩胛上臂活動,而忽略肩胛胸廓動作的配合。此外,亦要加強肩袖訓綀,好使肩活動時能保持良好肱骨頭位置,避免肱骨頭衝向肩峰,引起肩夾擊受壓。肩拉筋以患臂水平方向貼近對側肩,並抱肘以加強拉筋力度,這有助鬆解肩後側增生變厚病患,並回復肱骨頭健床正常位置。

肩痛成因多樣,既可因頸椎、胸廓肩胛、肩盂肱骨問題所致。病源似乎複雜,但透過觀察頸活動幅度、肩胛胸廓節律及盂肱關節內旋情況,其實自己亦可先清晰患處,才能進一步討論處理方法。

原文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理療感悟, 2024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