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為面部劇痛病症原因,這既可原發性發病,也可繼發於腫瘤、生蛇等因素。疼痛可因面部劇烈動作誘發,例如刷牙洗面、大笑等,正常生活受嚴重影響。與藥物等常規治療比較,究竟針刺治療可否紓緩三叉神經痛症?不同三叉神經分支痛,又可如何相應治理?
三叉神經為頭12對神經綫的第五對神經綫,按結構可分為眼、上頜及下頜分支。眼分支支配眼後及眉框感覺;上頜為眼肚下的面頜區域;下頜則為唇下及牙骹以下位置。三叉神經痛可影響單側,並以單一或相鄰兩分支為主,發病常見性依次序為眼支、上頜支、下頜支。
此症發病突然,及後反覆纏擾,每隔一時段復發,發作每見頻繁。疼痛性質劇烈,狀如刀割撕裂。如眼眶眼支段發病,更由於神經分支連繫腦膜,除眼眶眼窩疼痛外,又伴噁心作嘔感。三叉神經痛另一特點,是受病神經末梢變得敏感,稍一碰觸可引致神經痛發作,故不適宜面部強烈刺激按摩。
針刺或針灸為三叉神經痛的理想治療方法。2021年6月一份刊登於針灸醫學期刋報告,比較針灸與手術及藥物治療療效副作用等,雖說針灸不比手術或藥物有效,但其實亦間接肯定針灸與手術藥物,能同樣有效治療三叉神經痛,但針灸帶來更少治療副作用,及病人更低經濟負擔。
三叉神經痛發作期間痛點敏感,容易因誤觸或刺激誘發;歇息期間若如常人,故不同時期的處理大相逕庭。發作期間避免過度刺激面部神經,不過度按壓敏感點,按摩或針治療可選擇遠端穴位,例如合谷、外關、曲池或後頸部風池穴。
若疼痛休止期間,可直接處理面部受病區域,例如眼分支疼痛,可選擇治理睛明、魚腰、絲竹空等穴位:上頜分支選取四面、顴髎、迎香穴;下頜分支選頰車、地倉、承漿等穴。患者亦建議用肩頸暖毯熱療後頸風池穴位,進一步紓緩頸面肌肉神經壓力張力,這亦是自療的有效方法。
病症疼痛並不好受,針灸針刺能有效止痛及消除炎症。除各式治療外,患者生活及飲食,亦應起居有常,飲食均衡,以增強免疫及身體修復能力。
原文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理療感悟, 2023年8月16日